25日(星期六),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零星行动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局势仍很混乱,引起了很大的不安。第二批人质原定于下午4点被哈马斯释放,他们最终于深夜抵达以色列中部的三家医院,亲属们从下午起就在那里等候。
这一次,伊斯兰组织释放了13名以色列人(8名未成年人和4名妇女,几乎全部来自Be'eri基布兹)和4名泰国人,以交换关押在拉马拉(西岸)Ofer监狱的39名巴勒斯坦囚犯,包括妇女和19岁以下的年轻人。虽然前一天的交易过程漫长但进展顺利,但这一次交易所几乎崩溃。
问题从早上开始,哈马斯指责以色列不尊重他们对协议的承诺。11月22日,以色列和伊斯兰组织达成的协议不仅规定以人质换囚犯,还规定停火4天,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但是,据哈马斯官员说,运送食品、药品、水和燃料等援助物资的卡车没有按照预期的速度到达。哈马斯还批评了即将被释放的巴勒斯坦妇女的形象。据他们说,以色列计划释放那些只被关押了几个月的人,而伊斯兰组织则要求释放那些服刑时间较长的囚犯。
在第一批加沙人质获释后,以色列在宽慰和痛苦之间摇摆不定结果,该协议极其复杂的机制似乎在几个小时内陷入了混乱。在声称人质转移已经开始之后,哈马斯又宣布转移被推迟了。以色列当局则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暂停了所有官方公报。在11月22日签署协议的各方斡旋下,这场危机才得以解决。这场危机大大加剧了以色列的紧张局势,以色列战时内阁最终要求在午夜之前将人质转移出加沙。
美国——据报道乔·拜登打电话给卡塔尔埃米尔——埃及,当然还有卡塔尔,这个谈判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疑进行了干预,以说服哈马斯遵守诺言。异乎寻常的是,当天中午,一架卡塔尔私人飞机从塞浦路斯降落在以色列。据以色列第12频道阿拉伯世界负责人埃胡德·亚里(Ehud Ya'ari)称,飞机上的一名乘客正是卡塔尔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库莱菲(Mohamed Al Khula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