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殡仪馆,一具心爱的木乃伊被埋葬了128年

国际热点作者 / 花爷 / 2024-10-28 23:37
"
128年来,人们只知道他叫斯通曼·威利(Stoneman Willie),躺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殡仪

(Mark Byer / Shutterstock)

128年来,人们只知道他叫斯通曼·威利(Stoneman Willie),躺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殡仪馆一个敞开的棺材里,就像他的绰号所暗示的那样坚韧。

人们对他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在1895年10月的一个晚上喝醉酒走在雷丁的街道上被抓,几天后又因为闯入一所寄宿公寓而被抓。一名监狱看守注意到,他身高5英尺11英寸,头发是沙褐色的,留着胡子。

威利似乎活在生命的边缘,但死后却成了一个传奇。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其他游客在西奥·c·奥曼公司表达了他们的敬意。自从威利第二次被捕后不久死于拘留期间,这家殡仪馆就一直在照顾他的遗体。

星期六,在灰暗的天空下,威利终于得到了他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得不到的两样东西:一个体面的葬礼和一个名字。

殡仪馆馆长凯尔·布兰肯比勒说,研究人员几乎可以肯定,斯通曼·威利就是詹姆斯·墨菲,一个爱尔兰裔纽约人,当时在雷丁参加一个会议。

布兰肯比勒承认,从临床角度讲,威利是一具木乃伊。他身份的神秘只会增加他的爱。多年来,威利一直被视为一个鬼故事、一个怪物秀和路边的景点,但周六,威利和雷丁的其他儿女一起被埋葬在森林山纪念公园公墓。

在他的墓地上放置了一块花岗岩墓碑,上面有他的名字,最后还将安装一个详细介绍他的故事的大型青铜浮雕。

来镇上参加会议的游客

他可能被塑造成一幅漫画,但在詹姆斯·墨菲成为斯通曼·威利之前,他只是一个游客。

据信他是来雷丁参加州消防员大会的。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酒鬼,他在那个星期被逮捕了两次——10月1日因在公共场合醉酒而被捕,10月7日因盗窃莫里斯·布朗寄宿公寓而被捕。

伯克斯县历史学家乔治·梅瑟九世(George Meiser IX)说,威利说自己37岁,名字不是詹姆斯·佩恩就是威廉·佩恩,这可以解释他绰号的由来。

11月19日,威利在伯克斯县监狱去世。官方公布的死因是肾衰竭。但因为他用的是假名,他的家人从未得到通知,他的尸体被送到了奥曼的殡仪馆。

当时,奥曼正在试验一项在内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保存尸体的新技术。但他使用的防腐配方,在德国医学杂志上发现,详细说明了如何保存肉类,比预期的要好得多。后来的检测显示,他使用的配方含有高浓度的福尔马林、氰化物和砷。

布兰肯比勒说,结果是“如果你碰他,他就像石头一样;他像木头一样坚硬。”

“他不重,”他说。“他吓坏了。”

奥曼殡仪馆之前曾考虑过埋葬威利,但就在疫情开始之前,一个计划开始形成。布兰肯比勒和当地的历史学家开始研究威利到底是谁,他们梳理了监狱和殡仪馆的记录和其他文件,拼凑出了威利的故事。

奥曼一直认为他是詹姆斯·墨菲,但布兰肯比勒说,他的身份从未得到明确证实。

造成混乱的部分原因是奥曼大约在同一时间准备了另一名名叫迈克尔·波豪斯基的囚犯的尸体。布兰肯比勒说,当地的墓地记录显示,波豪斯基“肯定被埋葬了”。

布兰肯比勒说,威利曾向他的狱友提到,他有一个兄弟姐妹在曼哈顿,还有一个兄弟姐妹在布鲁克林。

布兰肯比勒找到了证据,证明其中一位亲戚唐纳德·墨菲(Donald Murphy)当时住在曼哈顿。一旦布兰肯比勒能够明确地说波豪斯基不是威利,他就知道他找对了人。

“成人仪式”

詹姆斯·墨菲也许来自纽约,但威利作为雷丁的儿子已经有128年了。

32岁的亚历克莎·弗雷曼(Alexa Freyman)在雷丁长大,听父母和祖父母讲述威利的故事。她说,有传言说他的指甲和头发还在长。

今年5月,当殡仪馆宣布埋葬威利的计划时,弗雷曼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这听起来很傻,但这是你可以与父母和祖父母分享的东西,也是他们与祖父母和父母分享的东西,”她说。“这是病态的,但它让我们走到了一起,给了我们一些历史参考,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当时这里发生了什么。”

梅泽说,他第一次见到威利是在1949年,当时他和几个初中的朋友要求见他。

“这是一种成人仪式,”他说。“每个人都得去看斯通曼·威利。”

在葬礼之前的几天里,游客们有最后一次机会向威利致敬,他躺在奥曼的棺材里,穿着一件19世纪90年代的燕尾服,可能比他的体重还重。

然而,有迹象表明,威利还没有准备好离开。

上周日,威利是雷丁建校275周年庆祝游行的中心人物。但是从殡仪馆二楼接威利的电梯坏了。后来灵车过热了,不得不被拖去找机械师。他们为威利安排了一辆摩托车牵引的灵车穿过城市。游行进行到一半时,摩托车熄火了,不得不叫来一辆备用灵车。

布兰肯比勒在葬礼后说:“虽然我们很难过,但我们真的觉得,在经历了这么久之后,我们给了他应得的尊重。”

周六早上下了雨,但后来太阳出来了,布兰肯比勒和其他工作人员返回殡仪馆。他们认为这是又一个信号。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