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如何推动了嬉皮士运动

科技作者 / 花爷 / 2024-11-06 02:06
"
1965年3月8日,两个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岘港海滩,标志着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中的第

1965年3月8日,两个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岘港海滩,标志着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中的第一次正式交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美国对那场冲突的介入升级,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参加了全国各地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他们对发生在东南亚的可怕流血事件感到厌恶和愤怒。

虽然反战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在大学校园里开始了,但随着电视以令人痛苦的细节将战争暴行的画面带进美国家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反对战争的行列中来。

嬉皮反主流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到成千上万的美国年轻人,在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升级期间达到了顶峰,并随着冲突的结束而消退。但嬉皮士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排斥,以及他们独特的叛逆风格——包括他们的长发和胡须、色彩缤纷的风格、使用迷幻药物、热爱摇滚音乐和环保意识的生活方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越战前的反主流文化

在很多方面,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都是早期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后裔:垮掉的一代。这群年轻的波西米亚人,最著名的是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威廉·s·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因拒绝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等主流社会规范而名声大噪。

垮掉的一代以旧金山和纽约东村等波西米亚天堂为中心,信奉东方宗教,尝试毒品和更宽松的性行为;他们的追随者被称为“垮掉的尼克”。

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美国嬉皮士》(American hippppies, 2015)一书的作者威廉·罗拉博(William Rorabaugh)解释说:“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之处在于,这场运动规模很小,它是文学——所以它有一种幽闭恐惧症的特质。”“除非你是诗人的朋友或诗人,否则你是不允许加入这个小组的。”

谁是嬉皮士?




随着20世纪50年代让位于60年代,垮掉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逐渐让位于一种新的反主流文化:嬉皮士,他们实际上更喜欢称自己为“怪胎”或“爱孩子”。嬉皮士比“垮掉的一代”年轻得多(他们甚至可能是“垮掉的一代”的孩子),风格也大不相同。他们听的是民谣和摇滚乐,而不是爵士乐;他们穿着华丽,色彩鲜艳,而垮掉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喜欢黑色和灰色。破洞牛仔裤、喇叭裤、扎染的衣服和头上戴的花都是典型的嬉皮士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LSD出现了,”罗拉博说。“嬉皮反主流文化,最重要的是服用LSD。通过毒品寻求精神上的完美,尤其是通过迷幻药。”

绝大多数嬉皮士都是年轻的白人中产阶级男女,他们感到与主流中产阶级社会格格不入,并憎恨要符合“正常”外貌、就业或生活方式标准的压力。嬉皮士们留长发,留胡子(对男性来说),吸毒,在犹太教-基督教传统的限制之外探索灵性,试图找到生活中更多的意义,或者至少玩得开心。

虽然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里(Haight-Ashbury)社区和纽约的东村(East Village)是著名的嬉皮士圣地,但这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

1967年7月,《时代》杂志在“爱情之夏”期间发表了一篇封面故事,报道说嬉皮士运动“在从波士顿到西雅图,从底特律到新奥尔良的美国每个主要城市蓬勃发展”,大约有30万人。许多嬉皮士最终选择搬到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外。(嬉皮士总是一贫如洗。)

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嬉皮士加入了心怀不满的政治激进分子和越战逃避者的行列,拥抱回归土地的生活,包括自由恋爱、有机农业、素食主义、整体医学和大量使用大麻。

在构成美国60年代充满活力的反主流文化的各种团体中——包括民权运动、黑豹党、同性恋权利和妇女解放活动家、无政府主义者和其他政治激进分子——嬉皮士因相对缺乏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而显得尤为突出。罗拉博说,嬉皮士政治更多的是一种“没有政治的政治”。“嬉皮士说的一句话是‘你应该做你自己的事,你应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尽管如此,60年代末兴起的嬉皮士运动的轨迹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轨迹非常接近,这并非偶然。嬉皮士认为主流权威是所有社会弊病的根源,其中包括战争。根据罗拉博的说法,嬉皮士与政治激进分子一起支持民权运动,反对越南战争。“嬉皮士会同意这一点,但他们不会抗议,”他指出。“这就是区别——嬉皮士不是抗议者。”

最具政治性的嬉皮团体是1966年在旧金山成立的无政府主义组织Diggers。他们以向在金门公园乞讨的嬉皮士分发免费食物而闻名,并经营一家免费商店(里面装满了赃物),为逃避兵役的人和想要隐身的擅离职守的士兵提供衣服。和“挖掘者”一样,成立于1968年初的“国际青年党”(YIP)也试图吸引嬉皮士从政,但收效甚微。

除了1967年约10万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在海特-阿什伯里(Haight-Ashbury)的嬉皮士全盛时期“爱之夏”(Summer of Love)之外,1969年8月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 Music Festival)是嬉皮士反主流文化最著名的庆祝活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被宣传为“和平、音乐和爱的三天”,罗拉博说,它“把政界人士和反主流文化人士聚集在一起”。事实上,大约有30万到40万人,远远超过了组织者最初的预期,涌向纽约北部,听琼·贝兹、感恩而死乐队、吉米·亨德里克斯、詹尼斯·乔普林、杰斐逊飞机乐队、谁人乐队、克罗斯比、斯蒂尔斯、纳什&杨和克里登斯·清水复兴乐队等艺术家演奏推动嬉皮士运动的音乐。

嬉皮运动的衰落及其持久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爱之夏”也标志着嬉皮士运动结束的开始,因为毒品、无家可归者和犯罪在海特-阿什伯里横行,赶走了许多原来的居民。1967年10月,“挖掘者”在旧金山举行了“嬉皮之死游行”,谴责嬉皮文化的商业化。游行在著名的迷幻店(Psychedelic Shop)结束,这家早期嬉皮士常去的地方即将关门。游行者掩埋了商店的招牌,标志着嬉皮士全盛时期的象征性死亡。

























1 / 12: Elaine Mayes/加州历史学会“在通往爱之夏的路上”展览

1969年11月15日,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结束几个月后,反对越南战争的呼声在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活动中达到高潮,多达50万人参加了华盛顿特区的抗议活动,此外全国各地还举行了规模较小的抗议活动。一个月后,另一场嬉皮士聚会阿尔塔蒙特音乐节(Altamont Music Festival)发生暴力事件,造成5人死亡。当与其他暴力行为结合在一起时,包括1969年可怕的曼森谋杀案和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国民警卫队枪击学生,阿尔塔蒙特把“爱的一代”的自由放任的态度带入了一个更肮脏的现实。

到1973年美国越战结束时,媒体基本上对嬉皮士运动失去了兴趣,尽管许多嬉皮士以前激进的风格选择(例如,胡须、鬓角和长发)已经被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但是,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公社,在某些情况下,将成为嬉皮士许多持久遗产的来源,包括今天仍然非常有效的环保态度和做法。

“天然食品、有机食品、吃本地食品、合作社食品杂货——所有这些都来自公社,”罗拉博说。“还有更宽松的育儿方式,以及对性更随意的态度。还有太阳能电池板——1970年,北加州嬉皮士公社是第一批拥有太阳能电池板的人。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些热水来洗碗。他们脱离了电网,他们不想和公用事业公司有任何关系。”

虽然有些嬉皮士长期坚持这种生活方式,但也有许多人把自己融入了他们曾经鄙视的主流文化。罗拉博说,也许其中最著名的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在70年代初的一次印度之行后皈依了佛教,正如罗拉博所说,“他认为个人电脑的概念是把计算机的能力交到普通人手中,把它从IBM手中夺走。”“把计算机的能力从大公司手中夺走,交给普通人”——还有比这更反体制的吗?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