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世界贸易中心的灾难会更糟。然而,由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它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如果袭击发生在当天上午晚些时候,每座大楼的住户人数都将增加到近2万人,那么死亡人数将会高得多。多达14000人可能会丧生,其中很多人不是被飞机袭击,而是在试图逃离大楼的过程中丧生。他们的死亡原因可能是塔楼楼梯间过于拥挤,安全专家估计,他们需要四个小时才能从楼梯间出来,比大楼倒塌前的时间长得多。
大多数人每天都要爬楼梯,从不多加考虑。当涉及到火灾的生命安全时,它们成为我们生存的最重要的生命线之一。那天在世贸中心尤其如此,因为电梯很快就成了不可能的选择。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消防工程和消防科学的教授,作为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技术调查联邦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我非常熟悉楼梯井在那天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所起的关键作用。以下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
双子塔的楼梯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个时代的产物。1968年,随着双子塔的建设开始,纽约市发布了一项全新的建筑规范,允许大幅减少出口容量,而之前的规范可追溯到1938年。这些建筑的所有者纽约港务局(现在被称为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似乎利用了这一事实,在每座塔的中央核心只提供了三个楼梯井,而不是按照旧规范要求的六个。楼梯井被简单地标记为A、B和C,它们包围了建筑物的整个高度;两个44英寸宽,一个56英寸宽。事实上,建筑设计师想要的是没有柱子和其他障碍物的宽敞开放的楼层,这意味着三个楼梯、浴室、电梯和其他服务元素都被放置在巨大的一英亩楼层的同一个中心区域。在北塔的情况下,楼梯之间的距离约为70英尺;在南楼,他们相距约200英尺。
但在9/11事件中没有的是,每座塔上都有第四个楼梯井,一个是从北塔世界餐厅的窗户通向的,另一个是从南塔的观景台通向的。这两个高占用空间,每个都超过1000人,需要额外的出口能力。但这些法规规定的第四个楼梯井并不存在,因为纽约港务局选择不包括它们;港务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不需要遵守纽约市的建筑法规。
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的11号航班于上午8点46分撞上北塔,在穿过93层至99层时,把前面的一切都推倒了。飞机燃料和建筑物内的东西一起被点燃,导致了巨大的火灾。破坏不仅限于燃烧的办公室和会议室;飞机把楼梯周围的三堵非常脆弱的石膏板墙全部摧毁了。石膏板,又名干墙,是建筑中最常用的隔墙材料之一;虽然它们在两侧的板材之间用钉钉建造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防火性能,但与混凝土建造的墙壁相比,它们的横向强度很小。在9/11事件中,当干墙被飞机和建筑碎片撞击时,它在撞击区域的地板上解体了。
结果,所有被困在撞击点上方的北塔居住者的逃生路线,包括数百名相对没有受伤的人,都在几秒钟内被消灭了。由于无法逃生,他们在塔楼倒塌时丧生。
在南塔楼,情况有所不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 175号航班于上午9点03分坠毁在75至85层,它也摧毁了沿途的一切——只有78层附近有一个重要的例外。78层楼包括一个所谓的“空中大厅”,在这个地方,居住者可以从快速电梯切换到本地电梯。由于它需要在78层(以及它上面和下面的楼层)安装大量的电梯提升设备,大厅在“a”楼梯间周围提供了一个防护盾。这一个楼梯井,虽然不是完美的条件下,提供了一个选择逃离上方的冲击点。
尽管南塔唯一的A型楼梯井躲过了袭击,但它并不能保证数百名被困的人会知道如何使用它。相反,许多人听从了911电话接线员的指示和早些时候整个大楼的通知,留在原地不动,这就是所谓的“原地防御”策略。在几乎所有其他可以想象的高层火灾场景中,这是一个可靠的协议,挽救了许多生命;让人们远离楼梯井和楼层的分隔区域通常比走楼梯要安全得多,因为楼梯可能会变成烟雾弥漫的烟囱。然而,9/11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情况,人们应该被告知离开。
由于法院下令公布911接线员的录音(通过《纽约时报》发起的诉讼,得到了几位911家属的支持),我们知道有大量的受害者用手机拨打911求助。他们被告知待在原地,绝大多数人都照做了。
“A”楼梯井是可以通行的,很少有人使用它,这一事实强调了向那些处于直接危险中的人提供这些关键的救生信息的重要性。大约15名幸存者实际上是从南塔的撞击点上方下来的;当他们从地面的楼梯上出来时,如果有人询问他们的出口路径,他们的逃生信息可能会通过911接线员传回给那些仍然被困的人。通过拨打他们的手机,也许还有数百人可以活着出来。
当然,事后诸葛亮总是正确的。但就像在任何灾难中一样,分析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从中吸取教训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那些发现自己在每座塔的撞击点以下的人来说,他们的逃生仍然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他们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天花板倒塌,隔墙被毁等等。在一些地方,水从破裂的水管中倾泻而下。在紧挨着撞击层的楼层,他们也遇到了火焰和烟雾,可能是来自从被摧毁的楼层倾泻而下的一些喷气燃料。
一旦这些逃犯进入楼梯井,他们发现了其他各种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楼梯井完好无损,光线充足。在另一些情况下,由于水和喷气燃料的影响,楼梯井又黑又滑。在较低的楼层,疏散人员不得不处理那些想要更快移动的人丢弃在楼梯间的鞋子。
对于许多疏散人员来说,44英寸的楼梯井宽度在他们的下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了拥堵。这主要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残疾人/撤离速度较慢的人(9/11事件中估计有1000人),以及逆流而上的消防员上楼扑灭大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撤离。
几十年来,在全国的高层办公大楼中,44英寸一直是最低要求的楼梯宽度,这是基于一个人的平均肩宽为22英寸的假设。所以,两个人肩并肩,44英寸宽的楼梯就成了最小宽度的要求。然而,几十年来,人们都知道22英寸比实际的平均肩宽窄,但建筑规范,包括1968年的规范,继续使用这个不合适的数字。
在9/11事件中,这个平凡的事实导致人们很难下楼梯,特别是当他们遇到残疾人和行动缓慢的人时。在某些情况下,疏散人员实际上离开了一个楼梯井,走到另一个楼梯,以便更快地离开大楼。当坐在轮椅上的人被一群同事、陌生人和消防员抬着挣扎着出来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狭窄的宽度也给消防员带来了挑战。在爬楼梯的过程中,他们携带着50多磅的设备,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与疲惫作斗争,还要被惊恐的居住者挤压。为了让对方通过,需要侧转,这意味着两组人,消防员和居住者,都被大大放慢了速度。
尽管狭窄的楼梯造成了阻碍,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负责调查世贸中心灾难的联邦机构)估计,两座大楼撞击点以下的99%的乘客都幸存了下来。剩下的1%包括很大比例的坐轮椅的人,他们必须被抬下楼梯,尽管一些轮椅使用者从69层高处被救出来,一路被手抬下来。据报道,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在9/11之前购买了100多把“楼梯椅”,这些椅子的轨道沿着楼梯踏板的边缘滑动。没有人知道当天部署了多少人,因为对残疾幸存者和死亡人员的描述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乘坐传统轮椅撤离的,而不是楼梯椅。
一组著名的楼梯井幸存者是梯子6连的消防员。当消防队员在北塔内下降时,他们遇到了一名残疾妇女,她很难爬下b级楼梯。当周围的建筑倒塌时,他们帮助她,把她抬到最后几层楼。不可思议的是,北塔倒塌后,他们这一小群人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最终成为楼梯井里唯一的幸存者。
回想起来,世贸中心的灾难成为了各种建筑安全问题的避雷针。根据当时新成立的《国家建筑安全小组法案》(National Construction Safety Team Act),对钢铁、消防通信系统、喷水灭火系统供水、电梯使用等数十个问题的防火保护成为联邦调查的重点。这项法律是为了研究建筑灾难而制定的,并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对飞机失事的调查为蓝本,授权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调查世贸中心倒塌及相关问题。
该研究所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双子塔的疏散,包括9/11事件中楼梯井的设计和使用。很明显,高层建筑的出口必须重新考虑,必须认识到建筑本身的结构必须在重大事件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控制事件或疏散建筑中的每个人。自9/11以来,国家建筑规范已经改变,包括要求提供额外的楼梯,或特别保护的电梯和电梯井,供建筑居住者使用,高度超过420英尺。现在,420英尺以上的高层建筑也需要防爆的楼梯井壁。光致发光标记,当正常照明熄灭时在黑暗中发光,现在所有新的高层建筑都需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需要更宽的楼梯——从44英寸增加到56英寸——只在这两个国家建筑规范中找到了一条。不幸的是,这并不是当今美国大多数新建高层建筑所遵循的规范。这也包括纽约市。
格伦·科比特(Glenn Corbett)是消防专家,是纽约市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消防科学副教授。科比特曾是美国国家建筑安全小组的联邦顾问委员会成员,该小组负责调查世贸中心大楼倒塌事件,并在9/11委员会作证。他是《消防工程》杂志的技术编辑。
“历史读物”以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的作品为特色。
*所有第一人称描述都来自纪录片《9/11:逃离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