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一项关于光照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夜间光照增加会增加一个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如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自残。这项研究有近8.7万名参与者参与。重要的是,该研究还发现,增加白天的光照可以像一种非药物手段一样降低精神病风险。
那些夜间暴露在大量光线下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30%,而那些白天暴露在大量光线下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20%。类似的结果在自残行为、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广泛性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中也有发现。这些发现表明,夜间避光、白天寻求明亮光线的简单做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的方法,可以减少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
这项研究由来自莫纳什心理科学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特纳大脑与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肖恩·凯恩副教授领导,今天发表在《自然心理健康》杂志上。
凯恩副教授说:“我们的发现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一旦人们了解到他们的光照模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就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步骤来优化他们的健康。这是关于白天获得光明,晚上获得黑暗。”
这项研究的86772名参与者都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光照、睡眠、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查。凯恩副教授说,夜间光照的影响也与人口、体育活动、季节和就业无关。
他说:“当考虑到轮班、睡眠、城市与农村生活以及心脏代谢健康时,我们的发现是一致的。”
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人类已经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物系统。根据凯恩副教授的说法,我们的大脑进化到白天在明亮的光线下工作最好,然后在晚上几乎没有光线的情况下。
“今天的人类挑战了这种生物学,大约90%的时间都在室内的电灯下度过,与自然光和暗的循环相比,白天太暗,晚上太亮。它让我们的身体感到困惑,让我们感到不适。”
更多信息:Angus C. Burns等人,白天和夜间光照与精神疾病有关:一项超过85,000人的客观光照研究,Nature Mental Health(2023)。期刊信息:自然心理健康
Mo提供 纳什大学